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贛北九江慶端陽

        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


【作者速寫】湯為伯先生,民國三十八年入伍,曾參與古寧頭大捷,經歷八二三砲戰;國防特考乙等及格,六十二年退伍。著有《思鄉返鄉》等二十餘冊。
 
中華民族各地慶祝節日的方式,各有千秋;而我的故鄉贛北九江過端午節,亦頗具特色。
鄉人在端午節吃的早餐是發粑,其實就是北方人稱的饅頭,用小麥粉加麴釀,揉和發酵後蒸熟,軟而爽口。
吃發粑要配兩種水產鮮湯,一是鯉魚,二是甲魚,也就是鱉,營養補身,據說又可祛毒避邪氣。
但中餐吃的粽子,卻不沾葷腥,內餡包的是糯米、蓮子、花生、桂圓乾或紅棗,且不加鹽和糖,只是吃的時候,可沾紅糖或白糖。吃粽子時也飲白乾酒,婦人和幼兒可沾沾唇,聽說可以避妖魔。另外,家家戶戶又在爐灶內,煨燒新拔的蒜頭吃,也是驅毒良方。
晚餐普遍吃的是自家做的麵條,且是用鯉魚湯烹煮,再加一個荷包蛋。
熱鬧的團體活動,自然是龍舟競賽,而且有兩種,一是縣政府主辦的賽事,二是宗祠辦的紙龍船祭拜法事。
在湖上或大河中,由數十個鄉鎮選派的龍船隊代表,每艘有二十四位划槳手,船頭一人搖旗指揮,再一位持大棒槌用力打鼓,岸邊的啦啦隊,聲嘶力竭地為選手打氣加油。
故鄉山歌唱曰:「五月裡,慶端陽,龍船鼓,鬧洋洋,二十四,划船槳,拚力合作搶頭槳⋯⋯。」九江城鄰近揚子江邊,湖泊、河流多而寬,端節這天,只要走出戶外,幾乎都可聽到四方傳來震天價響的擂鼓聲,令人振奮。
紙龍船,與木造的龍船一般大小,同樣美觀,由紙紮師負責糊成後,先置於村中宗祠,自農曆五月初一拜到初五,並請道士每天早、晚各誦經一小時,直到初五下午三時許,各村莊所選出的二十四名青壯男子,分在兩邊各十二人,抬著紙龍船;另由數十名男士組成的樂隊,吹著笛、簫、喇叭,敲鑼、擂鼓,道士身著道袍,戴法帽,一路誦經到十里路外的湖或河邊,祭拜焚紙後,將紙龍船在水邊火化。
此外,由於大陸村莊聚居的都是同宗同姓人家,便趁著五月初夏水漲的端午,共同祭拜以往在農曆五月辭世的祖宗,並製作一艘美輪美奐的寬敞大船供其乘坐,以示孝心。
端午之夜,舉辦山歌演唱晚會,宗族長老從山林、農地累積的孳息,提撥費用,買些水果、茶、糖和煙酒,招待村民和表演者,一起唱山歌取樂,往往要鬧到當夜十一時才意猶未盡的散場。
(點閱次數:501)